作为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地面频道,陕西电视台七套(农林卫视)自开播以来就深深扎根三秦大地。这个被老陕人亲切称为'咱的频道'的电视台,不仅24小时不间断呈现最地道的陕西风貌,更以《百家碎戏》《都市快报》等王牌栏目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。最新收视数据显示,其覆盖人群已突破3800万,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单条视频播放量经常破百万,真正实现了'小屏幕连接大民生'的传播奇迹。

从田间地头到万家荧屏:七套的频道进化史

2001年9月28日,这个以'服务三农'为初心的频道正式开播,最初每天仅播出6小时农业技术节目。随着《老陕谝闲传》等方言节目的爆红,频道逐渐转型为综合性地面频道。2015年高清化改造后,其自制节目占比达到75%,《帮忙有一套》等民生新闻栏目形成独特'泥土味'风格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其首创的'碎戏'模式——用本土演员演绎百姓故事,单集制作成本不足万元却创造了最高9.8%的收视神话。

解码收视密码:为什么陕西人离不开七套?

在IPTV和短视频冲击下,七套仍保持日均3.2%的稳定收视,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三个'极致':方言使用率达到93%的语言极致(甚至保留各县口音差异),民生新闻占比58%的内容极致,以及平均每15分钟就有观众互动的参与极致。频道建立的'百姓记者'队伍超过2000人,提供的线索占社会新闻源的41%。网友'凉皮大叔'的评论很有代表性:'看七套就像听邻居谝闲传,天气预报都能听出秦腔味儿。'

新媒体时代的破圈之战:老频道的年轻化转身

面对Z世代观众,七套打出'传统不守旧'的转型组合拳:在抖音开设'七套碎戏'账号用竖屏剪辑经典片段,单条《婆媳吵架神反转》获赞287万;B站UP主自发创作的'陕西七套鬼畜合集'播放量突破500万;更与西影厂合作推出4K修复版《关中往事》系列。2023年推出的虚拟主持人'秦筱米',融合唐俑造型与AI技术,首秀直播同时在线人数达13万。这些创新使其35岁以下观众占比从12%提升至29%。

你不知道的七套冷知识:幕后英雄与传奇故事

这个看似'土味'的频道藏着不少业界传奇:其《老井》栏目组是全国唯一配备专业钻井设备的采编团队,20年间真实记录打井过程378次;《百家碎戏》的群众演员数据库超过5万人,包含3对真实双胞胎组成的'御用演员';更培养出'陕西谢娜'王芳等草根明星。技术层面同样惊人:自主研发的'陕西方言语音识别系统'准确率达98%,农技节目采用的AR虚拟种植技术获广电总局科技创新奖。

从传播学视角看,陕西七套的成功印证了'在地性就是国际性'的媒体规律。这个不买电视剧、不请流量明星的频道,用最质朴的方式完成了媒体'四力'的生动实践。对于想了解真实陕西的观众,这里比任何旅游攻略都鲜活;对于研究中国基层媒体生态的学者,这里堪称'田野调查的活样本'。正如其台训所言'离泥土越近,离人心越近',这或许就是传统媒体转型最珍贵的启示。

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